米易县委宣传部 米易县文明办 主办

【文明家庭风采】攀莲镇杨安顺家庭

  杨安顺,唐生莲,这是一对平凡的夫妻,他们这个家庭除了拥有一个共同的亲生儿子,还爱心支助了一大批傈僳族孩子,让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共享这个最美家庭的最美爱心。在这个平凡家庭的援助下,这些孩子的人生道路迎来了光明的未来,他们从失学到复学,再到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无不见证着这个最美家庭的无私付出和伟大壮举。杨安顺家庭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四川省文明家庭等。

  他们用真诚和善良总结出了一条朴实而深刻的家训,那就是:与人为善乐助人、真诚待人天地宽

  如今,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的傈僳族群众中流传着这位汉族共产党员杨安顺一家多年来一直帮扶傈僳族儿童就学难、过冬难的故事。

  米易县新山傈僳族村属国家省级贫困村。2005年开始,杨安顺利用节假日时间,不辞辛劳,每年深入到傈僳族村寨,走访调查,创作诗歌,配上图片,制作成册,形成宣传品,向社会各界发放。同时为一些特困家庭带去衣物、食盐、辣椒、面条等生活用品。20元、50元、几百元不等,先后帮助一些贫困生解决学杂费。

  2009年冬季,他自己投入700多元的现金和物资资助了在攀枝共市九中上学困难的傈僳族学生张才美。2010年冬季,他又带上4名战友到海拔2200米的新山村八社张才美家,送去1000多元现金和两袋过冬衣物,张才美的父亲感慨地说:“如果没有杨安顺的关心帮助,我的女儿就完成不了学业,也不会完成学业后去打工挣钱”。

  由于宣传得力,社会各界爱心帮助也逐渐多了起来。2010年、2014年、2015年春节,作为米易县诗歌协会副主席的他,组织文联诗友、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在校大学生等自筹资金,分别为傈僳族困难家庭送去3500元、5800元和7000元的大米、猪肉、菜油、衣服、棉被待物品,开展心连心、送温暖活动。

  一座桥连通两座山,在杨安顺的联系下,2013年11月由攀枝花运业有限公司每年出资30000元开办起新山傈僳族村的幼儿园。在他的联系下,米易县百绿农产品开发公司、成都农用化工有限公司、浙江省海盐县秦山房地产开发公司及其他一些单位、个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目前新山的傈僳族70余名贫困生分别得到了相应的资助,不再有失学、辍学的现象。2014年起,杨安顺又每年出资3000元,主动承担起张兰秀和另外两名贫困生的学杂费。据统计,十一年来,,杨安顺从个人微薄的收入里挤出50000余元,先后资助了十几名傈僳族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大山,走进学堂。

  2015年春季,他还自己购买了4000余元的优质南瓜种送到19名傈僳族学生家中,帮助他们的家庭增收脱贫。2015年8月,当他得知家住新山傈僳村六社的傈僳族学生贺建华考上河北省承德一旅游职业学院而为学费犯愁时,他又自己出资2000元,并联系亲友共筹资5000元送到贺建华家中,让贺建华圆了大学梦。2016年8月杨安顺同志又联系米易县国投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出资24000元用于解决兰宗美、生文长等六名贫困生每月500元的读书生活费。2017年12月他又自己出资8000元为新山傈僳族儿童购买衣物并亲自送到该村妇联,帮助孩子们过冬。在孩子们心中,杨安顺就像小桔灯一样照亮他们前行的路,让他们不再彷徨。他的故事就像他的诗歌一样优美动人。

  在捐资助学的路上,杨安顺经历了讽刺打击,当过“山寨王”,他在走访途中,右膝盖曾摔伤破裂,落下病根,至今未能痊愈。其实杨安顺的经济条件还比较艰苦,2016年3月以前他一家三口还一直都居住在一间不足30平方的小屋里。虽然捐资助学的路很苦,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妻子唐生莲和儿子杨港一直陪在他的身旁,默默给予他鼓励和支持,并和他一起朝这条路走下去。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的真实情怀,也是这个最美家庭平凡而感人的故事。

  

编辑:站点管理员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