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县委宣传部 米易县文明办 主办

[成长时评] 等失主半小时是道德教育结的果

     近日,江苏徐州风化街小学三(2)班的8岁学生汪翔睿成了当地的“小名人”。他在路上捡到一部手机,因为担心失主会回来找,就冒着酷暑站在原地等了半个多小时。(8月28日央视新闻) 

  为了将手机物归原主,小学生汪翔睿在炎热的天气里等待了半个多小时,这种行为不仅缘于一种朴实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显示着素质教育的成果。可以说,这种行为是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结的硕果。 

  拾金不昧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许多人都知道捡到东西要物归原主。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有一些人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不是将捡到的物品据为己有,就是借此索要高额保管费,这些行为不仅让道德蒙羞,也暴露出个人素养缺失。可是,这位小学生却恪守着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给一些成年人上了一次道德素养课。 

  一直以来,我们都十分注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很多学校和老师也在这方面不遗余力,想尽千方百计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明意识。比如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践行乐于助人、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教育,这位小学生在捡到他人手机时,才会做出物归原主并等待失主的决定。  

  相比之下,一些成年人却未必能做到这一点。那些成年人并非不懂得拾金不昧的道理,而是因为,在长期的现实生活中,他们的道德品质遭受到物质和利益的熏染和冲击,道德底线不断松动,文明素养降低,当“好事”出现在自己面前时,没有恪守道德,做一个“好人”,而是从心底爆发出原始的贪婪,在处理拾得物品过程中,掺杂了私利,继而才会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的行为。也就是说,一些成年人并非不知道道德规则,但是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却很难做到遵守道德规则,更多的是内心的贪欲战胜了道德底线。 

  孩子长期接受着道德教育,在捡到他人的财物时,第一反应就是拾金不昧、物归原主。那位小学生苦等失主半小时就是这样。半个小时虽然不算太久,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却是十分宝贵的时间,何况是在酷暑之中呢?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小学生在等待失主无果后,并没有放弃物归原主,而是积极将手机上缴警察,通过警察来实现物归原主的愿望,这一系列的处置既安全又正确,也展现出小学生在面对复杂情况时的正确选择和应对,这也是一种有素养的表现。(刘剑飞)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站点管理员

推荐阅读 »